疫情以來宅在家里
手機電腦不離手
葛優躺、低著頭、側臥著
各種姿勢怎么舒服怎么來
突然某一天發覺
頸背疼痛、上肢無力頭暈
甚至感到惡心……
朋友,小心得了頸椎病
頸椎病是頸椎骨關節炎、增生性頸椎炎、頸神經根綜合征、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總稱,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。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、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、韌帶增厚,致使頸椎脊髓、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,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。
據佛山市中醫院推拿科主任張盛強主任中醫師介紹,目前低頭族越來越多,對身體尤其是頸椎的損害極大。不論是伏案工作還是低頭游戲,時間過長都會讓頸椎處于長期過度彎曲狀態中,使頸肌肉所受張力增大,頸椎生理性前凸消失,變成直線甚至是后凸反弓,引起頸部動脈缺血,發生頸部僵硬、酸痛甚至暈厥。
張盛強表示,在門診接診的頸部疾病患者中,十有五六是經常玩手機的低頭一族。而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,經常能見到身著校服的初中生來看頸椎疾病,大多都是頸部姿勢不當、低頭過久造成的。除了長時間低頭寫字,缺乏鍛煉、體質欠佳的原因外,更多的還是因為玩手機、iPad等電子產品過度,缺乏控制游戲時間的自制力,造成肩頸肌肉僵直、痙攣、疼痛,也被稱為“肩頸綜合征”。
一般來說,頸椎病前期會出現頸部疼痛酸痛、手麻、頭痛和睡眠質量不好等癥狀。但如果不及時調整,可能進一步加重,引發脊柱方面的改變,包括頸椎曲度的變化。頸椎病逆轉需要付出較大的經濟和時間成本,因此,還是建議大家做好“治未病”。張盛強指出,預防這類頸椎疾患的方法就是保持正確的姿勢,積極糾正不良姿勢,改變低頭的壞習慣,使頸椎處于較好的力線上,讓頸部周圍肌肉的力量平衡,關節受力均勻分布,避免局部肌肉過于緊張。
平日消除肩頸疲勞可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,運動方式可進行一些姿勢訓練、穩定性訓練、肌肉力量訓練等功能鍛煉,也可以采用簡單的擴胸仰頭伸筋骨的“頸部操”動作。靜止方式可以采用頸部熱敷或各種膏藥貼敷,加快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
推薦:7步頸椎鍛煉法
一
低頭仰頭
坐位和站位均可,雙手叉腰,先低頭看地,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,停留片刻,然后頭頸仰起,兩眼看天,仍停留片刻。這樣反復進行,以不感到難受為度。
二
轉身單臂上舉
站立位,先將右臂斜向左側伸直,同時頭頸轉向左側,兩眼看左手掌,并盡量向后旋轉身體,右臂屈肘掌心向上與左臂前后配合。然后還原轉向右側,左右交替進行,整個過程要求動作輕柔和緩,頻頻有序。
三
左右旋轉
體位同一,頭頸先向左環繞3次,然后再向右環繞3次,左右交替旋轉數次。要求動作頻率要慢,要穩,以不感頭暈為度。
四
聳肩鍛煉
雙肩上聳,深吸氣,將頭頸盡量后伸,使頸肩肌肌肉收緊,堅持5秒后呼氣放松;深吸氣并使肩后伸,堅持5秒后復位,呼氣放松。重復20次。
五
左右顧盼
將頭頸慢慢向左轉最大限度向后觀望,吸氣,停留5秒后呼氣。緩慢恢復到中立位。照此法向右旋轉頭頸。左右交替進行。重復5次。
六
抱頸項與項爭力
兩手十指交叉,上舉屈肘,用手掌摟抱頸項部,用力向前,同時頭頸盡量用力向后伸,使兩力對抗,隨著一呼一吸有節奏地進行鍛煉。
七
頸腰同鍛(飛燕點水)
俯臥床上,兩臂平放于身體兩側,雙腿伸直,頭和上下肢同時用力向上挺起,上下肢要伸直,不要屈曲,整個動作猶如飛燕點水。
一旦出現了頸椎病的癥狀,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治,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中醫的推拿手法和針灸治療,并配合各種理療、口服藥物和外用各種膏散貼敷。推拿手法以放松和提拉頸部為主,理療包括各種電療、中頻及牽引治療等。
專家介紹:張盛強
主任中醫師、廣州中醫藥大學外聘教授。從事中醫推拿、整脊、臨床和教學工作近30年。主持并立項廣東省科技廳、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、廣東省佛山市衛生局課題各一項,獲佛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,發表論文20多篇;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常務委員;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;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委員;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推拿按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;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整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;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椎傷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。
謝婉盈整理(部分來源健康揸fit人)
佛山市中醫院全媒體團隊出品
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留言,我們將盡快處理